記者26日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五年來,各高校服務鄉村振興,共轉移轉化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超1.8萬項,創造經濟效益710億元以上。
據悉,教育部2018年出臺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教育部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司長雷朝滋表示,五年來,高等學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優勢,為鄉村產業發展和產業振興提供了技術支撐、成果供給和人才支撐。
雷朝滋介紹,科學研究支撐方面,行動計劃實施以來,高校在農業農村領域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46項。同時,實施技術創新攻關行動,助力農業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五年間,高校圍繞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的重大需求,在節水農業、循環農業、氣候智慧型農業等領域科技支撐成效顯著。
成果推廣轉化方面,各高校建立技術轉移中心、技術轉移服務平臺超過500個,打通轉移轉化通道,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雷朝滋稱,據不完全統計,五年間,共轉移轉化先進適用農業技術成果超1.8萬項,創造經濟效益710億元以上,極大推動了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