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制定印發了《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就進一步提高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作出部署。
近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政司副司長、二級巡視員趙文華表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76.7%的縣級區域設置了公立縣級中醫類醫院;87%的縣級綜合醫院和64%的縣級婦幼保健服務機構設有中醫科,85%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8%的村衛生室配備了中醫診療設備;縣級非公立中醫類醫院5473個、門診部3544個、診所達6.3萬個,備案中醫診所21382個。以縣級中醫類醫院為龍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為主體,縣級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等非中醫類醫療機構中醫藥科室為骨干,社會辦中醫醫院、中醫門診部、診所為補充的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逐步完善。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等文件,今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有關部門啟動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動計劃:到2025年,縣辦中醫醫療機構(醫院、門診部、診所)基本實現全覆蓋,80%以上的縣級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醫院”的水平;到2025年,基本實現城鄉每萬居民有0.6-0.8名合格的中醫類別全科醫生,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類別醫師占同類機構醫師總數比例達到25%以上,100%的社區衛生服務站、80%以上的村衛生室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醫務人員。